信息详情

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驻马店市直工委机关党支部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党日活动

驻马店机关党建网 时间:2025-08-20 17:36:06 来源:驻直党建

为探寻鄂豫边省委的演革及发展,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增强党组织凝聚力。10月25日,驻马店市直工委机关党支部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党日活动,市直工委书记王红卫带领机关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活动。

王红卫一行首先来到了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的尖山革命纪念馆。在这里了解了尖山革命斗争的历史,特别是鄂豫边省委在此处开展革命的历史事迹。1935年8月,张星江、仝中玉、王国华等人在唐河县毕店镇商定,将豫南、豫西南、鄂北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鄂豫边省委。省委后来又迁到信阳吴家尖山,发展鄂豫边区党组织,创建了鄂豫边游击队。尖山革命纪念馆内部陈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尖山党组织活动的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党员干部通过观看图文资料、聆听现场讲解,了解了尖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鄂豫边省委发展壮大的历史事迹。

 

参观尖山革命纪念馆

 

在尖山革命纪念馆聆听鄂豫边游击队革命故事

 

随后,全体党员共同前往邢集镇高堰村小石岭庄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1936年1月,在鄂豫边省委领导下,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在尖山西北的小石岭村成立,成立之初只有7人队伍和两支长枪、一支短枪,其中一只还打不响,也因此这段历史被称为“两支半枪闹革命”。游击队陆续开展了平氏夺枪、竹沟暴动等战斗,并逐渐发展壮大。1937年9月,鄂豫边省委根据中央精神,将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随后被整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开赴抗日前线。

 

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

 

接着,全体党员来到了红色教育基地榨楼革命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南阳市桐柏县回龙乡,仿一大旧址建筑而成。在这里了解了回龙乡的革命历史,聆听了鄂豫边省委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创建桐柏抗日纪念地、应对竹沟事变、进行回龙保卫战、迎接三军会师桐柏以及参加解放唐桐泌战斗等重大事件的详细过程。同时,在东边古院落里参观了榨楼中共鄂豫边省委机关旧址,通过历史资料介绍,了解了鄂豫边省委在榨楼一带开展革命斗争的主要战斗事迹。

 

参观榨楼革命纪念馆

 

榨楼鄂豫边省委旧址

 

在榨楼革命纪念馆观看鄂豫边革命斗争微电影

 

下午,全体党员来到了驻马店市确山县石滚河镇孤山冲革命旧址,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中原局联络站、中共河南工委、河南挺近兵团司令部、豫南第四地委、行署、军分区等党政军机关先后设立在这里。1944年7月,新四军五师一部挺进河南,以孤山冲为中心开辟豫南抗日根据地,抗战后期和“中原突围”前,孤山冲一度成为豫南豫中抗日反顽的中心,因此这里也被誉为“豫南红都——孤山冲”,成为豫中南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我党领导全国抗战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

 

参观孤山冲革命旧址

 

最后一站,大家来到了驻马店市泌阳县焦竹园,参观鄂豫边省委革命旧址和革命纪念馆,这里曾是豫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10月,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进驻焦竹园,省委办公室、宣传科、民运科、作战室等机关部室设在此处。这里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的驻地,以此为中心开辟的鄂豫边游击区成为南方八省十五个红色游击区之一。省委机关迁驻竹沟后,焦竹园曾作为招兵处,在保障中原抗战、人员输送、物资供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观焦竹园鄂豫边省委革命旧址内的沙盘展示

 

在焦竹园革命纪念馆门前合影

 

 随后,参观了位于泌阳县铜山乡邓庄铺的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旧址。1937年10月,中共鄂豫边省委在邓庄铺邓庄河边的大槐树旁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改编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938年1月,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又称“老八团”,迁驻竹沟进行整编后开赴抗日前线,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诞生地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市直工委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了解了鄂豫边省委游击队的演革及发展,通过聆听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广大党员深受教育,党性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下一步市直单位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供一条新的红色研学路线。大家纷纷表示,百年薪火永赓续,红色基因代代传,通过此次活动,缅怀那段艰苦卓绝又无比光辉的革命岁月,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下一步将继续感悟党的光辉历史,牢记党员光荣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为驻马店机关党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